Excerpts from Interview Transcripts: 羅小風 (SiuFung Law)
羅小風 (SiuFung Law)
Genderfluid advocate, sports activist, TEDx speaker, scholar, poet, and professional bodybuilder
一位性別流動倡議者,其故事曾刊登於香港及國際媒體,包括BBC News (中文)、國際特赦組織等。他/她現為美國埃默里大學(Emory University)博士生,研究範疇為性別及跨性別研究。他/她亦是一名公開演講者,於各大院校和國際企業參與演講。他/她是香港第一位女子健美組別的職業運動員,曾在香港及國際贏取健美獎項。他/她現為第11屆同樂運動會(Gay Games Hong Kong 2022)及Athlete Ally大使。
我的母親可以是宇宙地球大自然,媽媽不一定是生育我的人,可以是一個強勢的leader。如果”母”這個概念,可以超越二元架構之上,那它可以是一個轉移的過程,像性別轉換和經歷懷孕一樣,是一個transition,她能夠超越性別框架,整個變換會令自己反思內在與身體的關係。我遺傳了媽媽的卷卷頭髮,我記得年青時更曾刻意把它電直,最終頭髮貼面變成貞子的模樣。
三十歲時,我身邊的朋友開始有小孩,那階段的我,有想過用自己原生性別女性的身份去生小孩,但又覺得當媽媽前,是否先應該去具備當好家長的條件?最終發現只需要有心態上的準備就足夠。我開始想像,那時候我需要停服男性荷爾蒙,去調整身體及啓動懷孕機能,生育前後有一段長時間要暫停操練,要犧牲我的肌肉等等,心態上雖然未有準備,但孕育生命確是件非常奇妙的事。
外表上很明顯我不是一個典型媽媽的樣子,不過如果我是一個媽媽,我想做到我媽媽做不到的事,她是一個非典型的媽媽,大部份時間外出工作很少在家,我爸一直身兼母職,工餘打理照顧家務,所以媽媽的角色對我來說,是非常矛盾模糊的。
我在香港的時候,每星期都會租用私人健身室,與性別非二元的朋友一起做訓練健身,在那裡沒有在更衣室被投以奇異目光的不自在,可以令他們有一個安心的運動空間,想我也算是這班跨性別朋友的媽媽吧。 母親應該具備的特質,應像一個健身教練,又或像我養貓咪時一樣,會因應每人每貓的不同性格特質,而用不同方法去培養及照顧。
「哈哈⋯我係咪太慢呀?哈哈⋯」
「我都唔知應該用母女定母子⋯呀,總之係親子活動啦!」
「(本來滔滔不絕,突然) 可能係,係囉⋯哎喲,我有少少個腦㦸住咗!」